第八六九章 备战 十二

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黑莓小说www.tinochemica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哥,你说我当兵为了啥呀?还不是为了有口饭吃,有个家产吗?原先当兵是丘八,现在当兵和当铁匠瓦匠差不多,都是个吃饭的正经手艺。说起来,咱们要是有个几百亩地,几头牛马,可总比当铁匠瓦匠什么的日子过得要好。”
  
  “现在当兵多好啊,能吃饱饭,这就了不得啊。在军营里能吃饱饭,还发军饷呢。然后当个十来年兵,就能分到地,这就更了不得了。”
  
  赵立本的弟弟用最朴素的直觉,诉说着当兵能吃饱饭、按时发军饷,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大事。
  
  其实也就是在说这种兵是能大胜仗的,打胜仗就不容易死。
  
  对于此时绝大多数的人而言,有自己的土地,当一个自耕农,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且也是理论上实现起来最有可能的梦想。
  
  在工业革命的早期,在大航海时代的末尾,一个不想当农民的雇工一定不是个有理想的雇工。
  
  当兵,尤其是领军饷的兵,此时也是一种雇工。
  
  皇帝肯花这些钱,养这些精锐的士兵,因为皇帝指望这些雇工,在印度给他创造更多的利润。
  
  杜锋不想喝兵血,因为杜锋是个利己主义者。一个真正的利己主义者,必须要理性地想清楚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能赚一万赚三百,是不配叫利己主义者的。
  
  一个想着赚更多的老板,一个理性的利己主义者的部门经理,参与这场与英法东印度公司的争夺,算是大顺在印度方向扩张的最符合现实的解释。
  
  的确,大顺在锡兰,已经开始为征服印度,进行全面备战。
  
  但,一场战争的备战,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金钱、粮食、后勤、军队,这些是备战的一种体现,但并不是全部,还有更麻烦的事。
  
  正如刘钰之前在送走孟松麓时候,评价过的,大顺现在很多精英,依旧还沉浸在百年前神州差点陆沉的恐怖黑暗之中,迟迟走不出来。
  
  却忘记了去谋划一个美好的未来,为天朝成为世界诸国执牛耳者、甚至是哪怕为大顺已经把触手伸到印度这个现实来做一些准备、编纂新的经书,以及考虑哪怕五年之内的现实问题。
  
  比如,一旦孟加拉老汗死掉,世子作死,大顺正式介入印度次大陆,一旦开战,就停不下来了。
  
  大顺的备战,就必须考虑,士兵、士兵的军饷、士兵的安置、士兵的归属等等这些问题。
  
  皇帝会允许出现一个类似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式的组织吗?
  
  皇帝会允许印度将来藩镇化、自行招兵、列土封疆吗?
  
  不会,而且必然不会。
  
  那么,能也只能选择一种形式,即通过在大顺本土招兵,运到印度服役,通过数年一次的轮换,保证皇帝对印度的控制,避免出现列土封疆自立为王的情况。
  
  一旦让大顺的印度都督,自行招兵买马,那么下一步会怎么样,这是可以预见的。
  
  让都督、总督,或者节度使,手里抓着财政权、自行招兵权、任免权,这样的教训在历史上出现过太多次了。
  
  的确,大顺的精锐军队很能打,在大顺国内,其实保持一支大约二十万左右的常备野战部队,就足以保持稳定。
  
  可,仅靠几千人,或许可以征服印度,但却无法统治印度。
  
  杜锋只能做锡兰都督,立下大功,但却绝对不可能当印度总督;锡兰的野战部队,只能三战定印度,却不可能统治印度,维系印度的安定,统治将近两亿的人口。
  
  十万,或者二十万军队,这是统治印度的基础。
  
  并且,鉴于军改之后的募兵退役制、以及皇帝必然不会选择让士兵永远在印度服役以免军队藩镇化的现实,就必须要考虑,这十万甚至二十万人的制度。
  
  没有一整套的制度,就不能算大顺已经完成了征服印度的全面备战。
  
  锡兰岛上的备战,是为了战术上获胜,攻必克、守必稳,不是为了统治和征服印度。
  
  况且,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精锐野战部队,去印度打治安战?在漫长的消耗中,抹去了精锐野战部队的战斗力,最后沦落成一支只能偷鸡摸狗、扰乱地方的守备部队?那这钱,花赔了。
  
  军制改革的基础,永远是经济基础。
  
  大顺嘴上说慕唐追汉,可经济基础已经完全不同。
  
  大唐的府兵授田制,源于大唐手里捏着足够的国有土地,甚至能在敦煌那种西北之地进行授田、并且留下了明确的记录。
  
  大顺在统治核心区,在中原,有多少国有土地?能搞府兵制吗?
  
  府兵的基础,是一群买得起兵器、战马、革甲的自耕农、小地主。
  
  大顺有这个经济实力的士绅地主,谁会去当“丘八”,而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大顺选择了募兵,实际上也只能选择募兵加部分世兵府兵结合的方式。那么,从灾区募兵,怎么防止出现宋朝冗兵的情况?
  
  这些士兵退下来之后,怎么办?
  
  不管不问?任其死活?
  
  谷慈扔在印度,就会有有心人带着他们,干点大事,爷自天竺称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岂不快活?
  
  运回大顺,一船船的服役期满的士兵,扔到大顺的经济中心松苏港口、政治中心京津地区,生怕城里面造反的人拉不出来队伍?
  
  这就是赵立本的弟弟,说起来的南大洋授田问题的根源。
  
  也是大顺为征服印度、统治印度做的备战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