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攻防心理 七

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黑莓小说www.tinochemica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富兰克林也是哑口无言,最后好说歹说,马萨诸塞州也算是出于最后的“爱国热情”,给出了个妥协方案:你去伦敦,跟伦敦那边说说,取消《货币管制法令》,允许我们继续自行发行纸币,而且伦敦商人不得拒绝接收北美自己发行的纸币还债,并且在战后保证将人参贸易的垄断权交给我们,那我们可以考虑继续再干一次。
  
  而且我们要求,东印度公司别插手。我们这边挖了人参,直接去松江交易,而且允许我们买松苏的棉布瓷器茶叶回来,否则啥也别提,我们是不可能再出钱捐物去干仗的。
  
  马萨诸塞州玩么这么一出提条件,而且是要直接解除《货币管制法令》,允许自行发钞的条件。
  
  其余各州,那自然也是提出了许多的条件。
  
  各州的态度,是相当不一致的。
  
  亲英的。
  
  反英的。
  
  中立的。
  
  看戏的。
  
  走私的。
  
  巴不得打上二十年、三十年好方面自己卖货,从法国殖民地贩糖、往西班牙殖民地卖牛的……
  
  等等,等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里面的态度,根本原因,还是经济问题。
  
  而且还是非常复杂的、大顺这个劳动力成本极低、手工业生产效率极高的休谟眼中无解的“如果没有大洋阻隔我们所用的一切都是中国制造”的可怕生产商主动参与到全球贸易中后的经济问题。
  
  各州、甚至一个州内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对于英国、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的态度,都是不一致的。
  
  简单的说一句,说《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导致了北美十三州的起义,是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是很不严谨的一种塑造正确认识的说法。
  
  历史上,十三州和英国本土之间,至少在1750年之前,十三州都是贸易顺差。
  
  而且,重商主义保护了本国工业起步这件事,只字不提。
  
  《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某种程度上,确实保护了北美十三州的工商业发展,并且使之度过了萌芽阶段。
  
  简单的比喻:吃第十个馒头的时候,你快要撑死了,就说吃馒头本身就毫无好处的?
  
  手工业发展也好、工业萌芽也罢,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得有劳动者。
  
  得有资源。
  
  得有市场。
  
  前期的美洲什么样?如果没有重商主义,和英国严苛的航海条例,会被法国荷兰倾销的压根发展不起来工商业。
  
  甚至,连瑞典、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都能往北美倾销,如果没有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保护的话。
  
  至少,前期是的。现在是度过了新手保护期,发展起来了,那又另说。
  
  举个简单的例子,北美蓬勃发展的冶铁业。
  
  如果没有重商主义和《航海条例》,那么俄国依靠农奴服役制,此时是欧洲第一生铁生产国;瑞典的铁棒,那也是背靠着上等铁矿。
  
  没有关税保护,北美会发展起来冶铁业吗?
  
  在起步阶段,就被瑞典和俄国给冲死了。
  
  瑞典的大矿不提,俄国自彼得后就实行的农奴定期去工厂服役的制度,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都需要进口俄国的生铁。
  
  但,历史总是这样的。
  
  因为有重商主义个航海条例,所以保护了北美从一片荒芜中发展起来了工商业,没有在起步阶段就被荷兰的羊绒、法国的酒、北欧的铁、俄国的皮所冲垮。
  
  然而,因为发展起来了,所以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满足狭窄的英伦市场,资本已经积累起来了、产业已经发展了,需要更大更广阔的市场,于是,重商主义和《航海条例》,卡在了一个微妙的阈值上。
  
  到现在为止的这个阈值,是有明显的南北分界线的。
  
  北方州,单就此时,可以明确地说,就是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的受益者。
  
  南方州,单就此时,可以明确地说,就是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的受害者。
  
  北方州的工商业,没有早期的关税保护,会死。
  
  为什么一般以1750年作为这个得利还是受损的阈值?
  
  从大环境上,1750年代,英国正式消灭了自耕农,工业开始了大发展,伦敦的工业开始需要市场和原材料,并且试图占据高端市场。
  
  其标志,就是1750年的《钢铁法案》,要求北美不得发展金属切割业,但鼓励北美发展冶铁业。
  
  英国的法,都是留漏洞的。
  
  比如说,大顺走私集团仔细研究过的《曼彻斯特法案》,不准生产纯棉布,但是如果往里面加了麻或者毛,哪怕你加一根呢,理论上那也不是纯棉布。
  
  同样的,铸铁、造锅、铁壶等等这些东西,是钢铁切割工业吗?显然不是,切割铁业,是此时的技术上游,高利润高附加值产业,并不是说不准冶铁炼钢。
  
  比如“北美钢铁公司”,就是这个法案出台之后,伦敦的金融资本在宾夕法尼亚投资的,而且一次性就投资了230万两白银。
  
  北美十三州不想做产业链低端,不想做原材料产地,想搞高附加值产业,当然是正当且合理的。
  
  以进步的视角,刘钰连大顺自己的西洋贸易公司和东洋贸易公司都反对,要不是为了强加给他们训练水手、强制他们造远航船加强战争潜力的目的,他肯定是要狂喷这种模式的。
  
  但是,北方州现在的现实,是大顺这边的货物源源不断地以“北欧工业品”的名头,往北美送。
  
  北方工业发达的州,或者说北方的工业资本集团,受到了“北欧”工业品的极大威胁。
  
  廉价的曼彻斯特同款以假乱真的掺了羊毛的布匹。
  
  棉布。
  
  瓷器。
  
  丝绸。
  
  铁器。
  
  黄铜。
  
  木器。
  
  漆器……
  
  几乎是全产业的冲击,甚至包括火枪。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处在阈值的,即将要向产业链高端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已经不满足于英国这个狭小市场、重商主义已经反过来损害生产力进步的北方州,自然是有想法的。
  
  是拥抱自由贸易,被东方……呃,“北欧”工业品,冲死?
  
  还是拥抱重商主义,搞帝国内贸易循环?
  
  历史上原本最反英的北方州,在大顺,或者说在大顺勤劳的劳动人民的冲击下,反而反动无比地——除了马萨诸塞州——支持英国的重商主义和航海条例。
  
  而南方州,也就是历史上亲英派和反英派,能各自拉出来民兵开战的那些州,则更加混乱。
  
  这是经济基础决定的。
  
  南方州是种植园经济,种烟草、靛草、大米、棉花等,是黑奴和白人契约奴种的,都是市场的紧俏物资,是欧洲蓬勃发展的手工业急需的原材料,但因为航海条例,他们只能先运回英国销售,不得私自往欧洲他国卖,他们没有重商主义高关税,一样活得好好的、甚至其实肯定比现在好。
  
  伦敦的金融资本集团,也更喜欢控制南方各州,并利用海航条例和重商主义的片帆不得下海私与他国交易的政策,获得了金融资本对种植园产业实质上的控制权。
  
  北美十三州一共欠了伦敦金融资本家1500万两白银,其中的1300万两,都是南方的种植园主欠的。
  
  最基本的套路:高价收一波,为庄园主提供贷款,你看价格这么高赶紧多买奴隶多开土地扩大经营啊,缺钱我借你……然后,降价。
  
  如此,既拿到了利息,又可以低价拿到廉价的原材料,回到伦敦后卖掉,一田两吃。
  
  而且,还有地产和奴隶抵押,也不怕将来不还钱。
  
  但是,这些种植园经济,在政治上,是偏向于保守和封建的,他们的道德体系也是偏向于封建时代的君臣伦理的。
  
  比如说,封建特色的嫡长子继承制——这是法国大革命废除的重要的封建法,和进行反封建的文化的革命、塑造资产阶级的文化的大革命的标志。
  
  对于庄园主来说,他们会支持“诸子都可继承”,还是会支持“嫡长子继承”?
  
  10000亩的种植园,分分分,分成后代一个孩子20亩地一头牛?
  
  还是支持嫡长子继承制,聚集资本,继续扩大产业?
  
  这是其政治倾向上的问题,很简单,就是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又塑造了文化、道德、政治倾向等。
  
  对于英国本身,他们倒是不怎么反,亲英和忠君的比重较大——这里面,还涉及到英国政府对种植园的补贴,比如一些产业,如被大顺和法国垄断的靛草,英国这边是有农业补贴的。
  
  但是,南方州的大部分人,他们反对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烟草在欧洲需求量激增,连他妈的西班牙人居然都能种烟草挣着钱了,这些南方的种植园主却不能自己卖烟,只能把烟卖给英国运回伦敦,他们觉得要是放开自由贸易,他们能多赚30%。
  
  再者,航海条例导致的金融资本和封建行政垄断权联合,一起压价,种植园主也真的是受不了了。
  
  然后,他们想种橄榄、棉花等,往南欧卖,往法国卖,英国又不让。
  
  再再然后,英国这一次在西非肯定是完了,奴隶贸易肯定易手了。跟着英国混,种地吃亏不说,日后买奴隶只怕都成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