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外公的故事—腾飞之路

离月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黑莓小说www.tinochemical.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62年9月,家乡的科学委员会处理了一批器材,两元一套。
  
      这对外公来说是个难得的可以动手实践的机会,他买了一套,没想到就从那时起,他从一个宿舍里看不进书的孩子,走上了腾飞之路。
  
      实验大楼因工作需要不按时关门,那时人员也少,根本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一般是组长或者是最后走的人关门。
  
      外公吃了饭就跑到实验楼,摆弄他买的废旧器材。
  
      当时他买的第一套器材是一套收音机,套件齐全,还有线路图和打好安装孔的底座。
  
      外公在学校经过实践和自学,对收音机也略懂一些。
  
      注目一看,尽管那收音机未经调试收不到电台,但也像一台电子设备,这已经让外公兴奋不已。
  
      于是他就反复自己捣腾收音机,弄懂了收音机各种元器件和一些电路原理。
  
      他发现这样动手动脑,大脑劳逸结合,就不再像原来一样学不进去了。
  
      外公禁不住对组长谈起自己的感受。
  
      组长当时还鼓励他,跟他说这样做是对的,因为实践出真知。
  
      于是外公利用工作之余,开始尝试自己调试收音机。
  
      外公使用万用表测电位,研究如何将高频信号转变为中频信号,还去仓库领回一台示波器。
  
      有了万用表和示波器,外公调试起来快捷得多,他用不带磁性的螺丝批,调节电感或电容,最后非常顺利地调试好了。
  
      外公当时的业余时间全在办公大楼,几乎不回宿舍,他就把弄好的收音机放在大楼里,上班时播放一首优美的歌曲,与紧张工作的所有同事一起欣赏。
  
      这让我想到了以前奶奶跟我说的一句话:“你知道为何现在人的离婚率这么高,而我们那代人的离婚率那么低么?因为现在的人东西坏了,就想到换,我们那代的人,东西坏了,首先想到的是修。“
  
      那个时候,电子管仪器很快成了老古董,因为晶体管与集成电路的测量仪表先后相继出现。
  
      外公同样采用“实践出真知”的方法,自学这些新的元件和线路。
  
      在获得了大量基本知识以后,外公又开始采用解剖仪器的学习方法,利用万用电表和示波器,对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测量、记录、分析与研究,弄清它的工作原理。
  
      后来,生产和实验车间的大型电器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外公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解剖测量做好记录。
  
      1978年,单位开始建造一栋四层纤研究实验楼,从土建设计开始,外公就要求建一个与车间隔离的配电室。
  
      建造时外公还去现场监督检查,预留电缆孔,建好后,外公自己安装了标准配电柜。
  
      这个配电室,从安装到拆迁,三十年没有出现故障。
  
      1979年,外公所在的研究组申请到了一个国家级项目《桉树制人纤浆粕的研究》。
  
      研究这个项目,需要用到车间里最主要的一台试验设备,压力蒸煮锅。
  
      但是这个设备需要人工眼睛盯着转动的温度计和压力表,费时耗神,而且人工记录很多时候也有误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